把人妖魔化,最省事也最危险。乌克兰战场拉锯到今天,不止是枪炮在耗,情绪也在拉架。
前线没见到胜利者,只有各自的代价越堆越高。就算俄罗斯最后顶着压力站到终点,等着的多半也是多年低强度的消耗与被排斥在西方经济体系外的孤立。这样下去,谁都吃不消,外交桌上的座位反而变成了刚需。
阿拉斯加那场特朗普和普京的会面,给谈判点了盏灯,但西方内部有股更强的情绪浪把火苗压了回去——“和邪恶妥协是错的”。于是标签像雨点往普京身上砸:怪物、食人魔、希特勒的影子……这种非黑即白的叙事,听上去义正词严,做起来却常常把路堵死。历史被反复搬到眼前,慕尼黑成了永远的警钟,仿佛除了摧毁和无条件投降,别无他途。
问题是,地缘政治不是童话书,世界也不按情绪走。冲突解决的铁律很朴素:先把对方当成能被听见的对手,而不是必须被消灭的魔王。西方这些年几乎没有认真去理解俄罗斯发动战争的动机,同时俄罗斯精英对西方也充满敌意标签。这种互相“非人化”的对视,最后只会把彼此推向更坏的预期——你觉得我想推翻你,我就觉得你根本不会守约,于是双方都在为“必然背叛”做准备。
有立场,不等于把门焊死。对普京的强硬可以继续,但话语上若能少些道德化的绝对判断,多些具体、可核验的承诺与留白,至少能向俄罗斯社会释放一个信号:协议不是陷阱,守约是可能的。信任不会一夜长成,可这也许是乌克兰乃至欧洲能摸到长期和平的唯一路径之一——不是因为谁“值得同情”,而是因为现实的账都写在消耗里。
把原则握稳,把标签放轻。把对话当工具,不当投降。这才像在复杂世界里给未来留条路。作者:弗朗切斯科·里戈利(伦敦大学城市圣乔治学院心理学讲师)内容经深度编译,供交流学习用。
天载配资-中国股票配资网在线配资平台-如何杠杆炒股-股市配资合法吗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